瓶蓋模具提醒礦泉水瓶身和瓶蓋要分開扔
垃圾實行嚴格分類,連礦泉水瓶的瓶身、瓶蓋也要分開扔;可燃垃圾盡可能提高燃燒率;可回收廢品盡可能回收……日前,記者前往日本,實地采訪了東京垃圾處理問題。日本采用細致的垃圾分類,一定程度上化腐朽為神奇。不過,相關負責人還是不無憂慮地表示,盡管已經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填埋的垃圾量,但東京50年后仍然可能面臨沒有地方填埋垃圾的境地。
為了提高可燃垃圾的焚燒率、節約資源,日本的垃圾分類做得極其細致,已達到世界優秀水平,就連礦泉水瓶的瓶身和瓶蓋,日本政府也要求國民分開扔。記者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日本經濟廣報中心辦公室內看到,除了分別裝可燃垃圾、可樂瓶、礦泉水瓶等不同類型垃圾的垃圾筒外,辦公桌上還有一個大塑料瓶,里面裝滿了礦泉水瓶蓋,“因為瓶蓋和瓶身采用的是不同的塑料,瓶蓋的塑料可做輪椅原材料,所以要分開扔。”工作人員告訴記者。
在該中心所在寫字樓的底層,記者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分類倉庫,有新聞紙、普通紙、礦泉水瓶等近十個門類,就連剩菜剩飯也被冷藏在一個冰庫內,專門運到飼養場,當作豬飼料。
除了分類細致外,日本還對扔垃圾的時間也作出細致規定,哪天扔可燃垃圾、哪天扔不可燃垃圾都有嚴格規定。“過去,鄰居之間還會互相監督是否在規定時間扔了不該扔的垃圾。”住在東京某社區的一名老太太說。這樣做,也大大方便了專業部門對垃圾的分類處理。“正因為有了如此細致的垃圾分類,我們才可以有效處理垃圾,提高可燃垃圾的焚燒率,從而減少填埋處理的量。”新江東清掃工場場長寺門明良介紹說,在該工場焚燒的垃圾被焚燒后其容積可減少至原來的1/20,若把焚燒后的灰熔融成熔渣,可使其容積再次削減至約1/2,即只剩原來垃圾的1/40。
不僅僅是燃燒率提高了,垃圾也給垃圾處理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。據介紹,新江東清掃工場每天處理垃圾約1800噸,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發電,不僅可滿足工場自身運轉所需,還有多余電力賣給東京電力公司、供應垃圾處理場附近游泳館、熱帶植物館用電,這些賣電收入一年可達到6億日元(約合4700萬元人民幣)。此外,垃圾溶渣可作為柏油馬路的修補材料等銷售。垃圾處理場還有企業垃圾處理收入,僅新江東工場一年的企業垃圾處理費收入就達到30億日元(約合2.3億元人民幣)。
“雖然垃圾能變成資源,但還是要提倡人們盡量少產生垃圾。”寺門明良覺得,“3R”對普通百姓而言,就是要在生活中少產生垃圾,多購買可長期使用的物品;一些用過的東西不要隨意丟棄,考慮一下是否可再使用;遵守垃圾分類規定,讓可作為資源的物品得到循環再利用。